援疆路上的“秉烛”人—记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援疆老师李富森
  • 发布人:党政办公室
  • 时间:2022-05-25
  • 点击:435
  • 来源:

李富森老师初到哈密

在全校讲授历史示范课

为说课获奖老师颁奖

李富森,中共党员,在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任思想政治、历史老师,从事教育工作近30年,多次被评“优秀班主任”。自2021年9月起,李富森老师赴新疆哈密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援疆支教活动,用青春书写壮丽诗篇,用知识传递河南厚重。一年来,他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态度、高度的使命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投入到教育教学、教师帮扶工作中,获得了新疆哈密和郑州支教对队的一致好评。

“白昼炎炎火烧,夜间风烈楼摇。戈壁滩雀戏花梢,原是职业学校。昔日张骞班超,今天援疆支教。千里为国育英豪,我亦为之骄傲。”带着一份对新疆支教的特殊情感,李富森老师踏上出发的列车,奔赴一场充满挑战和心生向往的援疆支教工作。新疆哈密,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自然气候以及水土不服,是李富森老师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在援疆老师们中,大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口鼻出血、腹胀腹泻、咽喉疼痛、嘴唇裂皮、口腔溃疡、失眠和皮肤过敏等症状,李富森老师的症状则更加明显,在睡眠不足、饮食习惯差异的情况下,营养严重缺乏,提准迅速减轻了7斤。面对艰苦条件,他说:新疆自然条件不及内地,但新疆人民热情、新疆学生懂事,他们需要我们传播知识、启迪心灵,看到孩子们的笑脸,我受这点苦值得。就这样,他不断适应生活环境,不断克服身心困难,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以坚韧的毅力深深地扎根在哈密支教的沃土之上。

“我可以为孩子们再做点什么?”这是李富森老师每天清晨起来思考的第一个问题。在支教学校,他担任6个班级的思想政治课、历史课教学任务,面对的是来自新疆各个地方、多民族融合的学生,他们大多国语水平基础较差,发音不标准,书写不规范学生文化知识基础薄弱,知识面窄,很多常识性的知识都很缺乏。李富森细心的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用左手写字,不仅影响书写顺序,更是容易造成同桌之间的“摩擦”。针对这个问题,从学情出发,精心做好教学设计,注重学生课堂主体作用,采取各种有趣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认真抓好教学常规环节,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习惯,同时,他“手把手”的教学生练习字帖,纠正写字姿势,强调书写规范。经过一个学期的耐心的辅导,学生们的学习积极空前提高,很多不够规范的学生习惯也明显改善。

“授人以渔,才能真正帮助到新疆哈密的老师和学生,我们就是来传经送宝的。”这是李富森老师在跟同事们通话中常常说起的话题。在支教中,李富森老师在完成日常教学任务之外,积极发挥援疆教师的教研引领与桥梁纽带作用,不断提升身边教师的教学技术和科研能力。他积极配合哈密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开展,联系学校以及后方专家名师分享大量优质教学教研资源,指导青年教师集体备课与开展课题研究,他把以前撰写的获奖课题分享给他们进行学习参考,使青年教师不断积累与提升,逐渐学会写论文和做课题研究。在短短的一年半时间里,李富森老师参与援疆课题《中职生语文学习的消极心理剖析与调控措施研究》已立项、“传帮带”的当地青年教师获得说课表彰,教研组建设也更加规范高效。

怀揣着情怀与使命,不远万里奔赴天山脚下,为教育奉献为人生添彩,这一路有困难和辛酸,更坚持和担当李富森老师以中原人的“厚重”、郑州教师的“执着”,以及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立德、立业、务本、务实”的“精神”,在援疆的支教路上,留下了憨憨的笑容、深深的脚印和宽宽的背影,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对“初心使命”的追求,体现了一名人民教师对“立德树人”的执着,更体现中原儿女的“家国情怀”,成为了师生学习的榜样。在支教的最后阶段,李富森老师向着党旗说:我仍将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强民族团结,树立好河南教师形象,努力促进受援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为新疆哈密的学生们推开一扇通向世界的门窗。



   图文:周斌 宋睿莹

编辑:刘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