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20)
  • 发布人:教务处
  • 时间:2021-03-01
  • 点击:1257
  • 来源:

    1.学校情况

1.1学校概况

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原郑州市第四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创建于1965年,位于郑州市中原区伏牛路145号,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郑州市教育局直属全日制公办中等专业学校,河南省加工制造及电子信息类特色学校。自1984年起开始办职业教育,1996年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并顺利通过2003年、2006年、2011年三次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的复评。2009年被河南省政府评为“河南省职业教育攻坚工作先进单位”,2015年被河南省教育厅确定为“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化校园试点学校”。2016年被河南省教育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发改委等四部门认定为“河南省职业教育特色院校”,2017年被河南省教育厅命名为“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2018年获“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管理强校”、“郑州市文明单位”等称号。2010年-2019年连续10年被评为“河南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先进单位”;2020年6月,被教育部入选首批“2020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筹建合作院校。学校办学条件雄厚,基础设施完善。校区占地面积为17275.3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0273平方米。学校建有功能齐全的教学楼、综合楼、实验楼、学生公寓、体育场等设施。教学实验实训设备总资产达9000余万元。学校拥有全省领先的机电类、信息技术类、艺术设计类、旅游服务类专业实训室60余个,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4个,教学用计算机1000余台,建设有先进的智慧教室、录播教室等多功能教室,图书馆藏纸质书7余万册,电子图书20余万册,师生阅览室纸制报刊、杂志300多种,电子期刊2000余种。校园网络发达,实现宿舍、餐厅、实训室、教室、办公室及校园有线、无线全覆盖,学校全面推行信息化教学及管理,并逐步向智慧校园迈进。

1.2学生情况

我校严格按照省、市招生工作要求,认真制定招生工作方案,严格执行招生工作纪律,在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圆满完成年度招生工作任务。2020年郑州市教育局下达我校普通中专招生计划共计835人,省招办批准3+2大专计划350人,最终学校实际招生24个班共计1071人,其中普通中专招生661人, 3+2大专招生420人。总招生人数与2019年招生的927人相比显著提升,但因校园面积不,住宿压力过大,后期截至招生比较早。生源构成中郑州市内生源近40%,相对于2019年的22%有了较大提升,但走读生数量仍然过少。

 

2020年毕业学生831人(含3+2大专学生和普通中专毕业学生),其中升学681人(含3+2大专332人和单招、对口升学349人),占毕业生人数的81.95%,其余学生均就业。学校重视学校内涵发展,注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重视学生管理,逐年改善办学条件,学生流失率呈下降趋势,本年度招生为例,注册1071名学生(含一年制中专12人),在校1026人,实际流失率为3.1%。

 

我校充分发挥电工电子、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等专业技术及师资优势,积极开展在校学生技能鉴定培训、专业课教师培训及郑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2020年共培训教师250人,其中郑州市电工电子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共66余人,郑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约180人。

1.3教师队伍

学校师资结构合理,教师素质优良。现有教职工174人,兼职教师16人。其中正高级教师3人,副级讲师职称教师58人,研究生层次教师32人,双师型教师79人,出国及接受国家级专业技术培训教师56人次。生师比1:16“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例为69.44%;兼职教师占教师的比例为12%;教师本科学历占比100%、研究生层次以上学历占比18.2%,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为31.6%。生师比、兼职教师比例略高于上年度、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双师型”教师比例与上年度持平,专任教师硕士以上学历比例、专任教师师高级职称比例比上年度有提升。

学校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教学科研成果突出,本年度共申请专利11项、省级以上立项科研课题10项,职业技能竞赛成绩优秀,截止2020年,共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2项、二等奖37项、三等奖34项,竞赛成绩在全国及河南省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1.4设施设备

全校共59个实训室,设备资产8600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3.15万元, 共有实习工位3345个实习工位,可同时满足3345人实习,生均实习工位1.23个。与上年相比增加设备值200万元,增加实习工位125个。

图书总藏书量达7万余套、期刊300余种。生均纸质图书27.47本,与上一年度相比增加1本。建成中国学术期刊检索系统(中国知网)、超星电子图书馆(20万册)以及其他电子读物4000余套。

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

学校一直以来把德育放在教育教学的首要位置。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立德、立业、务本、务实”的校训精神,贯彻“精细德育、体验德育”的德育教育理念,发挥三维德育框架优势,实现与企业岗位职业标准接轨,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切实把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放在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常抓不懈。

一是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突出以爱岗创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责任心、有正义感、有奉献精神的人。二是成立德育工作室,加强德育活动课程建设。按照国家规定的德育课程,不断完善德育内容和要求,改进德育方式方法,继续开展领导力课程,组织好军训、阳光大课间、趣味运动会、合唱比赛、文艺活动、志愿服务等寓德育于实践教育、体验教育、课堂教学,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与我校学分制结合起来,制定实施学校德育工作督导评价标准,建立全员育人制度,形成人人育德、课课育德、处处育德的新机制。四是积极开展学生心理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富有爱心、善心、正义、毅力等正能量的意识品质。五是引入NLP职业素养培训,从一年级新生入校就开始培训,树立学生的职业素养理念,开展职业素养培训,做好学生的职业规划,从头开始就认真学习,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

2.2在校体验

2.2.1完善管理,努力提升餐厅服务水平

严管食品加工是打造放心餐厅的保障 ,就此着力从餐厅工作人员上入手。一是食品保管要做到“三专”和“四防”,即专人、专室、专柜和防蝇、防鼠、防毒、防霉变;二是所有采购回来的食品要就分类、分架隔地、离墙存放,严禁闲杂人员随便出入食品保管室;三是食品出库必须由学校管理人员、仓库保管员和餐厅工作人员共同鉴定,无任何质量问题方可出仓入厨;四是严格实行签字手续,每样食品留样待查;五是工作人员必须保证个人卫生,着工作服上岗,勤洗手,勤剪指甲,不带病上班;六是发现食品异常应及时报告,并做出妥善处理;七是要注意餐厅不得向学生提供假冒伪劣和变质食品。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让学生吃舒心,是打造“满意餐厅”的核心标准。为此,学校餐厅注重饮食营养搭配,咨询营养专家,请卫生监督机构人员指导,根据实际制定具体的周食谱、日食谱,努力做到主副食、荤素菜合理搭配,提供细致入微的贴心服务。

2.2.2校园环境

1.定期召开保洁人员例会,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详细制定保洁人员考核细则,关爱保洁人员生活,使他们在辛苦工作的同时,能够感受的关爱、尊重和认可。通过保洁人员的辛勤工作,校园环境卫生有了很大的改善。

2.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定期对校园文化墙、电子报栏、文化长廊进行检查维护。采购安装了一批新的垃圾桶,为实现校园垃圾分类存放,增强师生环保意识做好保障。

3.由专业的绿化工对校园花草进行维护、修剪、施肥、浇水,根据季节变换情况,及时更换花草绿植,努力创造一个常绿优美的育人环境。

4.社团管理逐步制度化、规范化。本年度加强完善社团建设,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社团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社团活动,学生的人文素养、身心素质和专业技能都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本年度20名教师参与社团辅导工作,经过审查整合后,社团数量为23个。本年度组织“爱国歌曲合唱比赛”、“体育类比赛(篮球足球比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讲比赛”、“学生志愿者慰问一线医务人员”等活动,精彩社团活动已成为了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我校现有四星社团1个和五星社团1个。

即使学生在校外实习或毕业之后,学校招生就业办依然会对学生进行持续追踪跟访,及时掌握学生就业动态,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和回访结果发现:文化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满意度97.4%;专业学习满意度98.4%;实习实训满意度98.6%;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满意度97.8%;生活满意度92.6%;校园安全满意度98%;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99.3%。

2.3资助情况

截止2020年12月,本年度我校享受国家免学费4885人次,免学费资金为433.265万元。享受国家助学金935人次,助学金资金93.5万元。本年度校内资助资金共计4.66万元,具体为:

1.2019-2020学年校内奖学金114人共计3.05万元。

2.2020春疫情期间特困学生网课学习补助25人共计0.125万元。

3.2020年8月-12月勤工助学岗位补助10人共计1.035万元。

4.2020秋特困家庭学生校内补助3人共计0.45万元。

2.4就业质量

学校不断加强规范管理,抓好实习动员,做好就业指导,提高就业质量。2020年圆满完成499普通中专学生的实习工作349人升学外,150名学生选择直接就业,学校实施推荐就业和自主择业相结合,次就业率96%左右,对口就业率77%左右,初次就业学生月收入在2200-4500元之间,因受学生年龄及层次限制还有疫情复工复产的影响,初次创业率在1%左右,相较2019年有所下降,就业率与2019年度基本持平,对口就业率比2019年提高6个百分点,初次就业月收入没有明显变化,初次创业率也没有明显变化。2020年升入高等教育学生共计681人,其中3+2大专升学332人,单招考入大学349人,单招升学人数比2019年增加150%。

2.5职业发展

我校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在加强专业课程教学外,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就业指导、双创教育、职业素养培训、社团活动等活动,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人文素养、协调沟通、团队协作等职业能力,通过社会实践、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企业生产,增强了对未来职业的认同感和就业岗位的适应能力,为学生实习就业后能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培养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学校为每个系部建设了创客创业基地,学校提供场地、设备、师资支持,系部选择优秀学生到创客创业基地进行创业能力培养,并引入企业参与创客创业基地共建,通过创客创业基地这个平台,增强了学生创业与创新意识,树立了创业信心,也为学生毕业后创业提供了实践机会。

为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我校与多家知名企业合作,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实习活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劳动能力,并在实习过程中渗透创新创业技巧和知识,为学生步入社会,成为职业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动态调整

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要、区域职业教育专业布局和学校自身条件,每个专业都制定了内容具体、措施得当的专业建设规划,并逐年落实到位。

依据教育部颁布的相关专业教学标准、教学计划指导意见以及调研成果、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制定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并进行滚动修订。

今年根据我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专一修订了学校实施性教学计划。

3.2教育教学改革

3.2.1学校公共基础课

  按教育部有关规定开足公共基础课程,规范执行国家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文化课为专业服务,为学生终生发展服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构建适合学生特点、对学生将来发展有用、课堂活泼有趣的课堂。

3.2.2专业设置

今年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通过市级品牌示范专业初评。目前,我校有四个专业为市级重点专业。

  专业建设档案资料齐全。每学期我们都通过各种形式,如:毕业生回访、参观企业、与企业相关人员座谈、专家指导委员会等,开展企业调研、市场调研等形式建立档案资料。

3.2.3师资队伍

  专业教师能轮流到企业实践,每三年到企业实践4个月以上;我校历来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出台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案。目前,我校已经有79位教师被省教育厅认证为“双师型”教师。

  今年,一人获得省优质课比赛一等奖,三人获得省优质课二等奖,两人获得市级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四人获得市级优质课比赛二等奖。

3.2.4课程建设

  学校有严格的课程管理制度,根据教育部、省市关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工作要求,本年10月底对20级的实施性教学计划进行了修订,在对市场专业调研和岗位综合职业能力要求透彻分析的基础上,邀请了高校专家、企业代表进行了充分的论证,结合专业课程核心技能及标准,和各专业教学大纲,制定了20级的实施性教学计划,确定了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

每年我们都通过各种形式,就企业业务流程、企业文化、企业对员工的要求、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工作岗位、已毕业学生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学生在就业实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用人单位和已毕业学生对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建议等等进行市场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然后,汇总调研结果,得出结论,并对其进行分析。根据职业岗位变化需要,设置、调整课程及更新、补充课程内容,调整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并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3.2.5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依据经济社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根据本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实际需求,基于专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将职业资格认证课程内容融入到专业课程体系。有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恰当的定位;根据培养目标,设计培养规格;根据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拥有科学的理论、实践教学有机整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任务驱动实境育人,改革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根据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培养方案,以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载体,采用“任务驱动、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学训交替”以赛促教等多种工学结合适合职业教育目标的课程组织模式。通过毕业生的社会反馈,毕业生适应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改革人才培养的评价模式。专业教师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研,在社会需求方面、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方面、教学模式方面、专业培养模式方面、工学结合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制定了本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每年进行滚动修订,逐步完善。学校依据实施性教学计划和学生德育培养目标,实行学分制建设,把学生学习成绩与德育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3.2.6信息化教学

学校所有教室都安装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普遍能够制作和运用多媒体课件能采用理实一体、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先进教学方法开展教学。积极举办课件制作培训,开展微课教学应用展示活动等,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普遍较高;日常教学中能充分利用智慧课堂进行课堂教学和管理。

2020年上半年因为疫情原因,学校坚持“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积极开展了在线教学,利用钉钉直播进行教学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提升了老师们的信息化水平和信息化教学能力。

3.2.7实训基地

学校充分结合校内实训基地的实训设备和实训资源,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到校内指导教学实践活动,推动校内实训基地的工学结合和工学交替。从设备、技术、管理、质量安全等方面模拟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和职业氛围,改进校内实训基地逐渐向企业工作环境靠近,提高实训教学的真实性。规范校内实训基地的制度化、科学化、企业化管理,在现有管理制度基础上,制定全面的各实训室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加强实训过程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提高实训质量和设备的利用率。

学校2007年被国家教育部授予“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国家级实训基地”;2012年被郑州市教育局认定为“郑州市中职学校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师资培训基地”等荣誉。结合地域经济发展走向及本地企业特点,大力开展校外实训基地参与学校实训教学及多元制教学模式的改革。加强与现有实习企业的深度合作。充分利用企业资源,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进行生产过程的专题报告、分析具体生产案例、共同研究基于生产过程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为工学结合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也可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和提升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3.2.8教学资源建设

学校通过购买、校企共建等方式设教学资源库,并建设有校内教学资源网站,资源包括教案、课件、微课、优质课视频、参赛作品、试题库等,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

  3.2.9教材选用

学校制定了《教材管理规定》和《校本教材的开发及管理规定》,严格教材开发、选用、采购程序。语、数、外、政治、历史等基础课教材严格教育部规定选用教材,其它专业课教材的选用经过工作室专业教师讨论研究后,系、部把关签字,经教务处审核,报主管教学副校长审批通过后,由专门的教材管理人员通过严格的采购程序进行采购。

3.2.10国际合作

我校和韩国映像大学在学生专业深造、专业共建、教师交流等方面开展国际合作。2019年2名学生到韩国留学的基础上,2020年我校派出两名教师到韩国映像大学进行交流学习,但因为疫情影响未成行,等疫情过后继续实施完成。

3.3 教师培养培训

继续教育、终身学习是教师的职业必修课。只有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更好的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我校每年都会有计划、有针对性的选派教师参加培训,还会结合学校工作重点开展校本培训,通过培训教师不断吸取新的教育理念,职业道德水平普遍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普遍增强,保证了高质量的教育教学。

  2020年参加郑州市人社局组织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络授课30学时,面授60学时,共90学时;2020年暑期,有5位教师参加了省级电子技术应用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共有7位教师到企业进行为期2个月的企业实践活动,123位教师参加了我校委托河南科技大学组织的全员教师培训。

3.4 规范管理情况

3.4.1教学和科研管理

学校以狠抓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为依据,狠抓教学管理。建立教学档案,落实教学常规检查,狠抓教学管理。建立符合中职教育实际和中职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我校领导深入教学一线听课议课,积极参与教科研课题研究,在广泛调研基础上,构建起有用、有趣、适宜的教学课堂。建立了“教务处--专业系部--工作室”教学管理组织体系,岗位职责明确,教学工作运转规范、高效、有序。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解决教学管理和教学事务问题,推进教学改革;系部主任、工作室主持人以及各首席教师都坚持上课听课,能够全面深入的掌握教学一线的情况,同时担任教科研的项目负责人或参与指导教科研工作。

我校有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并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严格落实。加强教师的听课、评课、说课和教研活动的参与意识,从而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基于能力目标、任务训练、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课堂研究,是我校加强教师教学研究和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加强教学档案的过程管理,除了教学计划、进度、总结,每学期都对教案、作业情况进行检查,每天进行教学秩序检查,并详细记录。对教师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是促进教师教学工作的有效手段。主要有教师间听评课、学生评教等,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指标体系的完善,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科研管理,打造研究性团队是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更高目标。学校一直重视教科研工作,学校鼓励教师就教育教学问题开展研究,及时总结,学校专门制定了《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课题申报管理制度》,成立了课题研究申报委员会,保证了课题的质量和效果。学校要求每位教师都要针对自己专业和班级管理工作发表论文,另外要进行教学反思,反思对象是自己课堂教学的具体问题,反思内容是不足之处的自省、改进提高或者是满意之处的总结提炼共享。老师们教科研的热情很高,取得了一系列成绩。2020年发表CN级论文30篇,完成省市级课题5个,参与参编著作4本。

3.4.2学生管理

1.探索准军事化管理模式。倡导以军队的纪律规范学生,以军人的精神影响学生,以军营的作风感染学生;坚持思想教育与严格管理相结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生活教育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以德育人;通过以训促管、以管促教、以教促学的形式,全校齐心协力,建立严格统一的管理机制、高效的运行机制、积极的激励机制,切实提高学生素质。

从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人为本,效仿军队正规化管理的内容和形式,有所为有所不为。在管理工作中,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采取理论学习和训练实践相结合、规范管理和养成教育相结合,着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准军事化中养成纪律严明,吃苦耐劳,严谨求实的优良习惯。

2.落实精细德育管理目标。完善精细化德育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与系部运行机制配套的德育管理工作规程,形成科学、规范、精细的学生管理制度体系,坚持推行“六育”教育,即理想信念教育、法制教育、养成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注重教室文化、宿舍文化、校园文化等文化育人平台的建设,推进良好校风的形成,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3.规范常规管理,狠抓养成教育。让学生树立良好的纪律观念和团队精神,形成严谨的学习和生活作风,在教室建设、宿舍管理、校园行为规范等方面,推行标准化建设,积累探索经验,使德育工作形成良性循环。在校服管理上,结合学校的文化与特色,形成一套制度。严格执行学生管理制度,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对每位学生发放《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学生手册》。

3.4.3后勤管理

1.加大投资力度,对两栋教学楼进行维修改造。2020年暑假,对1号、2号教学楼进行维修,大大改善了教室学习环境,改造教学楼屋顶,做防水改造,维修花廊,使教学楼楼顶成为校园又一个亮点,进一步提升校园环境。

2.规范澡堂管理。根据住校生实际需求,本着服务学生的原则,制定科学的澡堂管理制度,力争最大时间限度对学生开放,使学生在校内每天都能洗上热水澡,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3.安装饮水设备,解决学生饮水困难的问题。在学生宿舍走廊安装直饮水设备,使学生在各自楼层就能喝到开水。在教学楼安装热水器,方便学生接开水。

4.树立红线意识,扎实开展校园安全工作安全工作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的首要保障。学校认真落实“一岗双责”的安全管理模式,组建学校安全管理员队伍和安全助理队伍,牢固树立“安全无小事,安全人人抓”的意识,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校园安全人防、物防、技防得到全面落实。

学校成立了安全管理员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安全管理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员工作制度和工作职责以及督导、检查、落实安全管理员履职尽责工作情况。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执行领导小组的决策;组织、协调好各处室和系部安全管理员的安全工作;定期从安全管理员处收缴汇总安全工作档案,并在期末装订成册;以及学校网站平安校园栏目的建设等。

建立两支队伍,即安全管理员队伍及安全助理队伍,并确定人员岗位要求及工作职责,自工作开展以来,各部门能够按照要求开展各部门的安全工作,按时完成并上交档案资料,工作成效显著。

5.食品安全管理。制定了详细的食品安全专项检查计划,从食堂环境卫生、食品采购、储存、食品加工、食品留样、餐具消毒、员工健康状况等方面入手,做到每月一次全面检查,每周一次专项检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邀请中原区食药所食品监督员来学校指导食品安全工作,通过专业的培训和学习,使学校食堂管理工作有了很大的提升。认真听取师生意见和建议,做好食堂问卷调查,尽最大努力解决食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确保了食品安全不出问题,师生就餐满意度不断提升。

6.校舍安全、消防安全及水电安全管理。认真进行隐患排查,积极消除安全隐患是后勤日常工作的常态。在安全隐患排查管理中学校建立有部门定时自查,后勤定期普查的隐患排查集中整治的工作机制,组织各处室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邀请公安联络员到学校对消防安全,防恐防暴工作进行检查指导。本学期,学校对校舍、场地、教学设备设施、消防设施、线路、水电、校外周边环境开展拉网式的公共安全隐患排查达4次之多,共排查出大小安全隐患16处,整改16处。

7.校园监控管理。对监控室进行升级改造,确保视频信息保存90天以上。建立了《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视频监控管理制度》,严格监管校园每个角落。监控室由专人负责管理,定期对监控设施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加大资金投入,聘请专业公司对监控设施设备做好维修与保养,确保正常运行。

8.除四害。根据本年度工作计划和时间部署,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四害工作。常年将灭鼠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全面组织灭鼠投药,堵塞室内外环境鼠洞,加强了办公楼、宿舍楼等重要场所的防鼠、灭鼠设施。夏末秋初大力开展了以清除垃圾、粪便、积水等蚊蝇孳生地为重点的环境卫生突击整治工作,全面整治了环境卫生。购买药剂,及时喷洒,清除蚊蝇、蟑螂等。加强道路的清扫、保洁管理,主干道清扫保洁率达100%,清理卫生死角,对所有卫生死角要按地段分清责任,全面进行彻底清理。加强垃圾清运管理,认真清除垃圾、余泥渣土,垃圾收集、清运及时,日产日清,户外环境整洁,做到无蚊、蝇孳生地,并搞好绿化美化。厕所清洁卫生,无蝇、无蛆、无臭;下水道完备,排水通畅,不滋生苍蝇。及时清理、疏通排水排污管道,确保畅通,减少蚊蝇滋生。

3.4.4规范财务管理。

1.财务审计。根据郑州市教育局文件要求,聘请第三方对我校2019年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审计,形成报告。对在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极进行有效整改,同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严谨性、规范性、合法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积极参加上级部门开展的各项培训,通过郑州市教育局举办的财务管理干部培训、财务人员业务能力提升培训,进一步学习掌握了新会计法等财经法规,提升了学校财务内控管理水平。

2.内控制度建设。根据郑州市教育局相关要求,聘请第三方对我校内控制度建设进行检查梳理,形成学校内控评价报告。结合学校实际,针对内控制度建设中报漏出来的问题逐一查漏补缺,积极有效进行整改落实,最终形成整改报告。积极和第三方进行沟通商定,制定科学规范的学校内控管理手册。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把控财务审核、报销等流程,确保每一笔资金使用合规、合法、安全。

通过行政会多次组织学习教育局、财政局下发的文件,根据文件精神及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讨论研究,注重可操作性和合法性,建立并完善了《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学校财务内控管理制度》、《郑州市政府采购内控制度》以及《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招投标工作议事机构及议事规则》,使我校的财务内控管理更加科学、合理、规范。

3.开展岗位风险自查及防控。在学校纪委的带领下认真学习郑州教育局关于开展岗位风险自查及防控工作通知的精神,根据各自工作岗位和职责的不同,认真查找岗位风险点,积极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确保岗位无风险。

4.固定资产处置。按照郑州市教育最新固定资产处置办法,对我校固定资产进行梳理,积极上报固定资产处置报告。通过上报、审核、现场查看,解决了多年积压存放的废旧资产。

3.5 德育工作情况

1.加强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团队建设是做好德育工作的根本保障,继续加强德育课教师队伍、政教员队伍、班主任队伍、工作室队伍、学生干部队伍等四支队伍建设工作,完善岗位职责,制定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班主任待遇,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形成一支理想信念正、管理艺术高、育人情怀厚、组织能力强的和谐德育队伍。

2.倡导体验式德育教育活动模式。活动育人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创新德育活动载体,坚持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利用社团引领各项活动,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教育的过程,通过活动载体着力组织和引导学生全身心地参与活动实践,用心体验和感受,不断把全面发展的要求内化为自身的素质。

普遍开展科技文化艺术节、文明班级(宿舍)评比、爱国歌曲合唱比赛、演讲比赛、志愿者活动、体育类比赛和毕业生典礼等大型学生活动;积极筹建适合学生特点、喜闻乐见、健康有益的兴趣小组、第二课堂和社团活动;继续开展“红十字”系列活动,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3.完善德育工作建设。班主任工作室、NLP-职业素养工作室、心理健康工作室向专业化、示范性迈进。在政教处的具体指导下,开展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德育课程,形成德育课程教学资源库,探讨、解决中职学生中存在的德育工作问题,并逐渐形成学校的德育工作模式,发挥工作室成员的示范、指导、引领作用,激励广大班主任爱岗敬业。充分发挥我校NLP教练作用,扎实开展职业素养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带动学校德育环境的整体提升。发挥心理咨询室团队整体作用,开展好心理社团活动,探讨、解决好特殊背景下的中职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做好心理健康辅导案例档案,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活动,做好学校各项活动与危机的心理干预准备。

4.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丰富学生的德育实践途径。针对学生群体,广泛开展各级各类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实践能力;利用多种社会教育基地、社区、社会教育机构、设施、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组建校外德育辅导员队伍,形成德育教育合力;进一步加强家校联系,建立定期家访制度和班主任与家长联络制度,形成家校共同育人的良性循环机制。

5.发挥共青团组织引领作用,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社团联合会的带头作用,以“服务师生”为宗旨,根据各自的工作任务和特点,紧密结合学生管理工作,加强团支部建设和阵地建设,提升日常管理能力,发挥群团组织在学生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

加强团前教育,严把团员入口关,发展团员走上规范化轨道。对于团校团前班学员,需经个人自荐、班级团支部、班主任层层推荐,经团委审核后主动向团委提出入团申请,学习至少8个学时的团课,经过团课考试,成绩合格者填写入团志愿书光荣加入共青团。

(1)根据要求,按时收缴团费。

(2)按要求转接智慧团建上学生信息,毕业的学生正常转出,入校的学生办理转入,新团员及时录入个人信息,并保存好每个团员的纸质档案。

(3)落实团市委要求,利用周一下午第三节课主题班会时间开展“青年大学习”,组织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微团课学习。

(4)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发观影推荐名单,每周四晚自习确定为观影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具有爱国主义、正能量的影视,提升学生个人综合素养和爱国主义情怀。

3.6党建情况

在郑州市教育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党委带领全体党员同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积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断提高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在学校的全面发展中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学校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校党委下设五个党支部,共111名党员,其中在职党员87名。

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化校园试点学校”、“河南省职业教育特色院校”、“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管理强校”、“郑州市文明单位”等称号。2010年-2020年连续11年被评为“河南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先进单位”。

1.重视理论学习,提高党员干部和教师的思想境界

按照“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重点抓好“三会一课”、专题党课、专题研讨、专题民主生活会、整改落实等关键环节,强化党员同志们的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激发同志们创先争优的热情,有效解决“精神缺钙”问题。学校党委将继续巩固主题教育成果,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党员教育的终身课题,建立长效机制,加大工作力度,作为时刻激励党员奋发有为的重要保障。

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增强党员身份意识,以提升组织力为

重点,坚持每周二下午党员学习,做到“有主题、有讨论、有共识、有行动”。 强化“仪式感”、增强“庄重感”。同时运用主题党日开展党内组织生活,对活动的组织形式、主要内容、工作要求的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和指导。同时把握“主题鲜明、党味浓厚、灵活生动、贴近需求、富有成效”的原则,创新主题党日形式和载体,注重整体设计,坚持常态长效,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2.强化组织建设,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学校党委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强党员干部思想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做到职责分、思想合,工作分、目标合,岗位分、行动合;分工不分家,以长补短,团结奋进。形成了求真务实、团结协作、开拓进取的良好风气。实施《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干部奖励性绩效期末考核办法》,实施干部任职工作分工责任制,强化对干部的考核与监督。召开干部研讨会,加强对干部培训,丰富干部队伍的管理经验,促进干部能力提升。

3.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师德建设为依托,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个党员一面旗”活动为抓手,激励党员教师在岗位上闪光。在党员教师教育中,强化思想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即坚持理想信念,增强信心;坚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坚持真抓实干,求真务实;坚持以身作则,廉洁自律;坚持真理原则,弘扬正气;坚持严谨治学,精细实恒;坚持无私奉献,为人师表。党员教师的自律意识提高了、责任感增强了、进取心提升了,目前学校业务骨干、教学标兵党员教师占到87%以上。党员教师勇挑重担,率先搞教研、带竞赛、搞课改,在国家、省市技能比赛活动中屡屡获奖,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

建强用好党员队伍。基层党建的重点核心是党支部建设,学校选强配优党支部书记,优化队伍结构,增强队伍活力;强化党支部党务工作力量,定期组织支部委员参加党建业务示范性培训,进一步提升支部党务工作者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从严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全面落实发展党员“双推双评三全程”制度,保证新发展党员政治合格,结构合理,质量过硬;严格实施《中共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委员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支部建设的实施意见》相关规定,实现党员教育管理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

完善党支部考评机制,推动党建工作发展。党支部工作纳入学校工作效能考评体系,督促支部更加规范工作;建立党支部考核评价体系,对党支部进行考评,有力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

4.严格党风廉政建设,确保廉洁从政、廉洁从教落到实处

校党委注重通过加大制度建设力度保证廉政目标和要求落到实处。严格履行“一岗双责”,狠抓班子和全体党员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积极开展反腐倡廉教育。要求党员干部坚决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切实将廉洁自律当作立身行事的准则,为人师表的自主要求,不断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强化“四个意识”,践行“两个维护”,以严明的政治纪律维护良好政治生态。深化“四责协同”机制建设,推动管党治党责任有效落实。加强党性党风党纪党规教育,坚守道德底线和纪律红线,强化监督,净化教育生态。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大“面对面”谈话力度,做到抓小抓早、防微杜渐,构筑起层层递进、步步设防的廉政防线。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执行情况专项工作,紧盯新动向新表现,深挖细查隐形变异、改头换面的“四风”问题。加强纪律教育,持续开展廉洁警示教育,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强化宣传教育,让党员干部知敬畏、明底线,筑牢不想腐的堤坝,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学校党委将带领全体党员同志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为抓手,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文化核心和能力核心作用,严格落实党建各项任务,不断丰富和拓展党建内涵,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4.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4.1.1 开展企业、院校调研,开拓校企合作新思路

为扩大学校校企合作的广度,积极开展企业调研,本年度分别到本地企业中美国际创业港、新郑电子信息产业园世界500强企业LG化学(南京)信息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南京康尼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与企业专家、公司领导进行座谈交流,了解企业发展现状,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参观生产车间,共同探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相关政策,与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学校校企合作工作拓宽了思路。

4.1.2继续开展与本地企业合作,加强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加强企业考察,深入了解企业,积极开展与本土企业合作,分别多次与深圳市威斯迪克电路有限公司、锐杰微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进行交流合作,并与郑州京慧越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暨人才培养基地签约授牌仪式,确定郑州京慧越科技有限公司为我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及现代学徒制试点合作企业,双方协商在招生宣传、课程改革、专业建设、师资培养、就业实习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

4.1.3积极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促进学校技能评价体系改革

积极落实1+X各项政策制度,参加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与试点有关的研讨会组织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师资培训与企业和评价组织积极沟通,主动配合;按时完成试点工作动态上报制度按时上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的信息填报工作积极参加国家“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我校申报1+X证书共计12个,目前已有9个项目完成师资培训任务,共计12名教师参加了认证师资培训,并均外取得了相关专业的认证教师资格,基本具备了开展试点的设备及师资条件,为下年度实质性的顺利开展“1+X”试点工作打好了基础。

另外加强与行业、企业技能评价组织合作,12底组织艺术设计学生积极开展“ACAA认证考试”共有59人获得了ACAA认证考试证书,通过与职业技能认定评价组织的合作,为学校提供了对学生进行技能考核评价的手段,也为学生提供了获得技能提升的渠道。

4.1.4接待企业及兄弟学校考察调研,扩大学校知名度

本年度分别配合校办公室接待中美国际创业港新郑电子信息产业园、蒂森电梯、北京红亚华宇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智联友道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威斯迪克电路有限公司、锐杰微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新开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河南云河数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郑州京慧越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省新闻出版学校等企业、兄弟学校到校参观考察,沟通洽谈校企合作,通过交流加强了与省、内外大中型企业的联系,学习了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

4.2学生实习情况

学校重视学生的实习工作,为保证学生实习安全有效,制定出了《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学生实习守则》、《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实习及就业管理制度》等规范性文件,并严格对照教育部《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文件要求,积极开展学生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转变学生就业观念,提高学生思想认识,规范学生实习行为,养成良好职业素养,从思想上转变学生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就业观念,帮助学生树立吃苦耐劳、从基层做起、从基层学起的工作理念,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思路。根据具体情况,为保障实习安全有效,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2020年学生实习主要以本地企业为主,组织我校2018级大专247人在新郑联创电子有限公司进行教学实习,效果良好,得到了学生、企业、家长的好评。在就业实习方面积极加强与本地企业的沟通,下半年考察本地60余家企业,并与44家企业建立了联系,圆满完成2018级普通中专499名学生的实习安排。

4.2.1 毕业生基本情况

2020届毕业生831人,其中3+2升段学生332人,就业学生499人,我校取得回访475人,其中学349人,81人就业,1人当兵,44人未就业,回访人数中就业率达到90.7%。

 

4.2.2 毕业生升学情况

2020年我校17级毕业生报名参加对口升学考试目前确认349人已升入高等学府继续学业。

4.2.3 就业地区分布

回访的475名学生中,在就业(含升学)地区分布方面,目前主要是分布在郑州市,共有367名毕业生在郑州落实就业或者升学,占77.2%;其次是回到生源地进行就业,共计44人,占9.3%;另外有一些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选择了外地市就业,上海2人,江苏4人,浙江1人,共计7人在省外就业,占1.5%。

 

 

    4.2.4 毕业生岗位分布

81人就业的岗位分布上看,从事工程技术人员的有16人,占19.7%;从事一线生产的有32人,占39.5%;从事零售业和电子商务行业的有24人,占29.6%;从事人事销售和有关办事人员的有9人,占11.1%。

 

4.3集团化办学情况

为郑州市电子电工行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单位,本年度积极完成了电子电工行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的工作计划。但部分活动因疫情原因未能举行,如由郑州市电子电工行指委主办的本年度“中职院校专业技能中原邀请赛”暂停举办,原定于年底举行的郑州市电子电工行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2020年年终工作会也推迟举行。

继续积极参加国内各项交流活动,参与集团化办学,拓展办学思路,202010月分别参加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第二届“一带一路”青年人才培养论坛活动,继续发挥副理事单位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上被选为“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国际联盟副理事长单位”,202011月,河南省财税职业教育集团在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成立,我校应邀参加并被选为副秘书长单位。通过积极参与集团化办学,借助平台优势,共享了资源,共享了信息,开阔了眼界,加强了沟通,进一步拓展了学校的办学思路。

5.社会贡献

5.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学校2020届毕业生831人,其中3+2升段学生332人,就业学生499人,我校取得回访475人,其中升学349人,81人就业,1人当兵,44人未就业,回访人数中就业率达到90.7%,经用人单位回访、电话咨询等方式反馈,用人单位满意度为99%。

5.2社会服务

作为郑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批准的郑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我校今年继续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本年度共开设一期培训, 共培养了本校专业技术人员共180人,开设了包括现代教育技术等相关课程,聘请专家进行授课,严格考勤制度,严肃上课纪律,并进行严格的考核评价,得到各参训学员的广泛赞誉。

我校充分发挥专业技术和专业师资优势,积极推动竞赛成果转化,积极促进兄弟学校专业教师技术水平提高,分别组织了物联网专业教师培训、机器人技术专业教师培训,以及接待了省内外各兄弟学校各级技能大赛赛前交流和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参训教师的专业水平,也充分展示了我校在专业技能、专业师资方面的强大实力和优势,也体现了作为国家级重点学校、河南省特色学校、河南省职业教育管理强校应尽的社会责任。

我校承办了河南省暨郑州市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工作,采取了线上教学和线下培训的教学模式,共有66名学员参加了培训,邀请了7名专家参与了讲座,2名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了技能方面的实操能力训练,讲练结合,效果较好。

学校积极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将慈善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在校中职生学习雷锋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帮助他人,服务社会,提升自我的广阔平台。让在校的中职生体会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乐趣以及社会价值感。因此,学校孵化出了爱心织女团等郑州市志愿服务品牌项目,连续九年为交通协管员、留守儿童、环卫工人送去了万余条爱心围巾,用双手将郑州织成一座温暖的爱心之城。“郑”在关爱项目“我有梦想要发芽”团体联合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志愿者为留守儿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为引领学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政教团委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要求全体学生尤其是团员参与“百万团员下社区”活动,通过社会实践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服务意识。政教团委在9月份持续开展“百万团员下社区”活动,组织百余名学生团员和入团积极分子,到白鸽社区、电缆社区、陇南社区、四季园社区投入到“全城清洁”,为老旧小区改造、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奉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5.3对口支援

1.2020年5月9日,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善水慈善志愿者工作站的志愿者们冒雨来到荥阳乔楼民族小学,为学校学生报到返校前做了一次彻底全面的消杀清洁。两名慈善志愿者背负着近30公斤重的高压消毒喷雾器和40升重的标准配比84消毒液对学校的校园、走廊、楼道、学生教室、老师办公室、医务室、卫生间等进行了全方位无死角的喷雾消杀。随后志愿者又将用抹布细心擦拭教室的每一张桌椅板凳。今天虽然下雨气温偏凉,但待整个校园消杀完成,所有志愿者的衣服都被汗水浸透。但慈善志愿者苗雨阳却说到:为了孩子们的安全复学,所有的辛苦和努力都是值得的!

临别之时,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善水慈善志愿者工作站又向荥阳乔楼民族小学捐赠了郑州慈善总会提供的医用防护口罩三百只,确保该校复学复课后防疫物资充足。

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善水慈善志愿者工作站充分利用疫情这个特殊教材,努力化疫情危机为教育契机,引导志愿者在困难和危机面前,与人民共命运、和时代同步伐,坚信经过学校和慈善志愿者的携手共济、砥砺前行,一定能为乡村小学的复学复课保驾护航。

2.为提升乡村小学的防疫水平,确保乡村小学的孩子们更加安全的返校。8月29日上午,郑州慈善总会“爱心手工”项目执行团队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的慈善志愿者专程赶到荥阳乔楼民族小学,为学校学生报到返校前做了一次彻底全面的消杀清洁。慈善志愿者背负着近30公斤重的高压消毒喷雾器和40升重的标准配比84消毒液对学校的校园、走廊、楼道、学生教室、老师办公室、医务室、卫生间等进行了全方位无死角的喷雾消杀。随后志愿者又将用抹布细心擦拭教室的每一张桌椅板凳。今天天气炎热,待整个校园消杀完成,所有志愿者的衣服都被汗水浸透。

除此之外,虽然孩子们还未返校,但给孩子们开学的小惊喜已经摆在了他们的书桌上了,那就是郑州慈善总会“爱心手工”项目慈善志愿者亲手做得漂亮的手工皂,每个孩子都有一块自己专属的手工皂,希望孩子们能养成爱洗手、勤洗手、正确洗手的好习惯。据悉,近日,郑州慈善总会“爱心手工”项目还会深入多个乡村小学,持续开展“助力抗疫勇于担当 汇聚大爱决胜小康”慈善活动。在此也呼吁更多的市民加入,让我们一起参与“中华慈善日”、“全民慈善一小时”和“99公益日”活动,让慈善在绿城蔚然成风,让温暖在郑州无处不在!

5.4服务抗疫

在疫情防控期间,适逢3月雷锋月,发出“力所能及学雷锋,增强责任助抗疫”倡议,号召团员学生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做好自身和家庭的防范工作,全力打好打赢防疫阻击战;在特殊时期,为家人为身边的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热心帮助需要帮助和能够帮助的人。团员积极响应,尤其是团员学生干部,积极参与到居住社区防疫工作中,站好岗、把好门,有些学生通过微信和支付宝平台进行捐助,奉献自己的一丝力量。

6.举办者履责

6.1经费投入

1.生均经费。生均2100元,2020年经费收入536.97万元。主要用于学校日常办公开支,水、电费,物业管理费,招生费,劳务费,临时工工资,外出交通费,工会经费。

2.项目投入。2020年设备购置类资金总额为159.78万元,主要用于购买技能竞赛设备、国赛及实训耗材,饮水设备,办公家具等;修缮类项目资金为122.57万元,主要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校舍修缮等;内涵类项目资金为70.2万元,教师素质提升专项资金69.4万元,主要用于德育工作的开展,教育教学及科研活动,继续教育,教师下企业,校企合作专业与课程体系建设,学校大型活动,实训室文化建设,党员内涵提升等。

6.2政策措施

6.2.1落实办学自主权

学校校长全面负责学校各项工作,定期召开校务办公会议,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表决学校重大工作,保证政务公开透明。学校实行严格的干部管理制度,建立部门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学校健全师生信访投诉制度,学校纪委督查确保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

倡导服务至上,学校提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学生服务,干部为职工服务,后勤为一线服务的模式。实行服务对象首问责任制,把服务对象的满意度作为检验各部门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的重要因素。

6.2.2落实教师编制

落实教师编制,实行全员聘任,实施绩效管理。对学校全体教职工实行全员聘任,每学年各处、室、系部在全校范围内选聘本部门所需的课任教师和行政职员,对落聘的教师进行培训,并进行第二次、第三次聘任,对仍然落聘的教师实现待岗跟班听课。根据“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不断完善《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及分配方案》,根据干部、教师和行政不同的特点,着重从完成工作量和取得的实绩等方面进行严格、认真、细致、公开、公正的考核,拉开奖励性绩效工资收入差距,受到了教职工广泛的拥护和支持。

6.2.3出台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政策和制度

今年修订了《青年教师培训、挂职的管理办法》,出台了《工作效能考核实施方案》等管理规定和制度,全面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及管理水平,使学校各项工作纳入规范化的管理轨道,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从而摆脱了随意性的“人治”状况,走向有严密组织管理、有一整套综合的和分工细致的制度化模式。同时,为保证制度的实施,学校还制订了考勤、考绩检查评比、奖优惩劣等配套办法和措施,真正做到工作有计划、落实有措施、检查有记载、成果有评价。

学校围绕由“全面普及”转到“全面提质”的新要求,进一步确立“制度立校、精致管理”的思想,通过形成符合学校发展的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率。通过制度,规范教育教学,力争把教育教学做到最佳的状态,努力提升办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7.特色创新

7.1基于工作室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

职业学校系部制改革背景下,工作室建设应运而生。进入新时代,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在管理模式上逐步实行了系部制改革,工作室建设和系部制管理模式犹如一对孪生兄弟,是有因必有果的关系。

系部制框架下,工作室建设作为基础性改革,不然,系部制管理便没有了根基,没有了落实工作的保障。比如专业建设方面,系主任一个人不可能完成,一是因为专业多,二是因为专业建设牵扯方方面面。如果有了专业工作室作为支撑,学校层面做规划,系部层面做设计,工作室团队就可以做落实,各方都会得心应手,而且实现了专业人做专业事。

学校技能大赛迅速发展,亟待工作室建设作为支撑。学校从2006年开始参加国家技能大赛,2011年第一次获得国家一等奖,之后几年,国家技能大赛在学校形成良性氛围,很多教师都跃跃欲试,参加人次和项目不断增加,但几年下来,成绩总是徘徊不前,总结反思分析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基础不牢,多年的竞赛经验告诉我们,每一次大奖的获得都不是一个人努力的结果,都是各部门、各相关人员积极配合,相互协作,营造良好氛围,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基于此,学校提出了工作室建设的思路,并把工作室作为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平台。在工作室建设中,把技能大赛辅导教师和参赛学生组建成两个团队,从兴趣小组组建,到参赛队员的培养,形成梯队开发,确保人才资源的厚重和连续。

以国家、省市职业教育政策方针为指导,遵照“精细校园、精细管理、精心服务”办学理念,以系部和德育各个工作室建设为要素,加强制度化建设,使各类工作室成为学校改革发展的基础性支撑平台,形成学校特有的工作室制管理模式。在分组目标上,通过工作室制度的改革和管理,经过3-5年的努力,使教学质量明显提升;技能竞赛再上台阶,确保全省最优,力争全国前列;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快速发展,适应新时期新要求,培养多名金牌教练;专业建设实现高标准,优势专业达到省内一流,弱势专业实现差异化发展;德育工作形成特色,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普遍提高。

1.工作室的成员构成

工作室的人员构成是研究的基本要素,决定着工作室组建后各项工作开展的质量和效率,尤其是主持人,更是对后期工作室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还有工作室成员的专业结构、学科结构、年龄结构,并且根据不同工作室的属性,拟聘任校外人士或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人员,以增强工作室多样性,也会提高内部活力。根据这样的指导原则,学校的工作室成员分布要具有全面性、广泛性,其中以专业课教师为主,包括了高校、行业和企业的专家,这种组合能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及时提供专业学习所需的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企业专家作为外来要素,是重要的补充,能给工作室带来企业前沿信息和技术。

2.工作室的工作内容

首先,专业工作室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肩负着专业课的教学工作和胶教研工作,各个专业的快速发展,专业课程和知识技能不断的更新,这就使得老师们承担了较大的教学压力,需要不断的学习新的课程内容,更新知识结构,积极交流,开展教学研究,提升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圆满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其次,工作室还要进行新进教师的培养工作,给与适当的工作任务,提供更好的平台,派出有经验的教师认真指导,保证年轻教师得到快速的成长,成为专业教学和竞赛指导的骨干力量。

其三,专业工作室与技能大赛工作。技能大赛工作是我校的重点工作之一,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部署下,我校的竞赛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全国及河南省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工作室必须是竞赛辅导一线阵地,从各个赛项辅导教师的配备,相近相似赛项辅导团队的交流,学生的选拔过程等,工作室都要在主持人的统筹下,以项目运作模式开展起来,形成一支竞赛团队,不断提升竞赛成绩。

其四,工作室与专业建设。在学校系部的统领下,专业建设是工作室的基本内容,每个工作室都汇聚着专业相同或相近各方面师资,还有企业专家,对专家发展动向最敏感最直接,同时还要定期做好市场调查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制定出实施性教学计划,不断按调整以适应专业教学和专业发展的需要。

其五,工作室与企业合作,专业工作室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和竞赛辅导工作以外,也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交流与合作,保证专业发展的与时俱进,不断优化教学实践,贴合社会,服务社会,实现服务当地经济,服务社会的责任。

3.工作室考核

按照《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工作室考核细则》进行考核,每学期考核一次,评出优秀工作室。

7.2以技能大赛为抓手“以赛促教、以赛促改”

2020 年,我校电气安装项目代表河南省参加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试点赛,获得了银牌(全国第五名),这是自2008年以来连续第12年代表河南省参赛取得的又一枚奖牌,截至 2020 年底,我校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共获得 12金、37 银、34 铜共 83 枚奖牌,其中 2019 年共有 25 名选手获奖,奖牌总数全国第五,如果说金牌是运气,那么银牌一定代表了实力,这些成绩的取得不是偶然的,而是与我校以技能大赛为抓手,“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教学改革理念紧密相连。

1.“工作室”为单位,搭建技能大赛的舞台

2015 年以来,我校审时度势,排除万难,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开展了“系部制”改革,将我校原有的 8 大专业组根据专业群的相关性构建了“现代制造系”、 “信息技术系”、“数字艺术系”和“基础部”,成立了“三系一部”,每个系部按专业方向不同成立了三个“校级工作室”,全校共设10 个校级工作室,所有专业课老师依据专业发展方向不同全部融进了这 10 个校级工作室,每个工作室设主持人一名,专职负责专业建设和技能教学。

工作室成立后,学校的专业教学和技能大赛按照专业方向不同,划分到不同的工作室进行实施管理,工作室实际上是一个竞赛指导团队,避免了个人带竞赛带来的视角不宽,深度不够等弊端。自 2015 年进行系部制改革以来,我校2016-2020 年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共获得8 金 22 银 11 铜的优异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证明了系部制改革是成功的,是系部制改革的重要成果。

2.“德、技”为核心,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行工作室制度改革以来,我校落实“立德树人,技精致业”的教学理念,秉承“立德、立业、务本、务实”的校训,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核心,千方百计地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通过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科技文化艺术节、技能大赛等活动,掀起全校师生练技能的热潮,促使广大教师进一步熟悉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和相关标准,促进教师自觉转变观念,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通过教师亲自参赛,提高技能水平,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技能水平。

通过参加和举办技能竞赛,使参赛教师提升技能水平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从而促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3.“行指委”为平台,开展校企深度合作,掌握前沿技术

2016 年,郑州市政府牵头成立了多个职业教育行业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我校作为秘书长单位,具体负责“郑州市电子电工与自动化行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的日常运转,经过三年的努力,我校积极与企业沟通联系,通过年会、邀请企业高管进行技术指导等方式,对我校各个专业的职业教育知识和技能水平进行把脉,企业给我们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带来了最新的规范标准和技术要求,我校各个专业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有企业高管和高技能人才参与的“课程开发委员会”,指导我们进行了教育教学改革。为促进交流和竞赛技术的提升,我们充分利用电工电子行指委的平台,先后举办了三届“中原邀请赛”, 每年都有超过 50 所学校前来切磋技艺、交流心得,有效的促进了学校竞赛成绩的提升。

4.“全员化”为基础,构建“校、市、省、国”四级竞赛体制

我校积极促进竞赛的成果转化,推动竞赛全员化发展,经过多年的摸索,逐渐构筑了“校、市、省、国”四级大赛体制,通过层层选拔,将最优秀的学生推荐到全省参加全国的比赛。在此过程中,我们强化校内技能证书考核制度,坚持开展“科技文化艺术节”的全员竞赛活动,广泛组织“第二课堂”、“兴趣小组”等,为学生技能学习搭建平台,为技能竞赛团队储备人才。同时,我们还非常重视赛项成果的转化,每个赛项结束后,组织相关辅导教师及时总结知识要点,经验、教训,将赛项的成果及时进行转化,转化后的成果应用于日常的教育教学中,通过赛项成果的转化,反过来促进了专业建设的开展,形成了较好的良性循环。

5.“赛项成果转化”为目标,全面推进教育教育改革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比赛项目都紧密结合当前国家经济发展、行业结构调整和企业用人单位紧缺急需的岗位技能。随着大赛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规化,其必将成为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改革的导向标。职业技能大赛对于我们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通过技能大赛的比赛项目可以看出教育主管部门对专业教学方向的要求和社会对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如 2020 年全国职业院校中职组企业网络搭建与应用赛项,就其竞赛内容而言,涵盖网络综合布线、网络设备配置与调试,服务器配置及相关应用,网络安全配置与防护,并制作相关工程文件。由此可见,技能大赛的比赛项目都是企业用人单位紧缺急需的岗位技能。我校以技能大赛赛项成果转化为目标推动教学方式的改革。把专业的教学与企业、行业的要求、规范保持高度的一致,将大赛训练中使用的方法、人才培养的模式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列入赛项成果转化的目标。通过及时进行赛项成果转化,把企业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技能纳入到日常教学中来,将大赛的经验移植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学有所长,学有所用,极大地促进了日常教学工作的开展。

6.“立德立业”为目标,推进学校竞赛及其他工作的开展

“立德、立业、务本、务实”是我们的校训,近年来,我校以“立德”为核心,着力打造学生“立业”的能力和技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在全员进行技能培养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引入 NLP 职业素养课程,打造职业素养专职团队,将职业素养的培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学生的技能教学管理中,学校通过引入 7s 管理模式,在技能教学、技能培训,甚至在技能竞赛训练中着重强调、并要求学生做到“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立德立业”的校训目标。

以上工作的开展均是在“以技能大赛为抓手, ‘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教学改革理念下实施的,2020 年的技能竞赛已离我们远去,新形势下改革后的国赛项目正向我们走来。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为不仅为学校教育教学等工作提供了抓手,也为教师职业发展和学生成才创造了契机。我们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决心继续弘扬“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竞赛精神,以赛促教、以赛促改,广泛开展校企合作,为郑州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8.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8.1当前中职学校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仍有脱节大多数中职学校并没有依据区域市场需要和自身的特点设置专业,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结合并不紧密。整体专业结构欠合理且专业设置重复度较高,导致专业“同质化”现象严重,造成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许多学校专业课程体系仍然按照“学科—知识—课程”构建,没有树立能力为重的理念,按照“岗位—能力—课程”构建学校课程新体系,尤其是没有把应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放到能力培养的主要位置上,导致学校培养的人才缺乏核心能力,体现不出不可替代性,这将严重影响中职教育的竞争力。

2.中职学校保障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条件不足由于中职学校现有的办学条件基础较为薄弱,与培养技术型人才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实践教学建设跟不上学校发展的速度,缺少实践教学的场地和设施,目前学校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简单技能的训练,无论实训设备、师资、还是训练方法都不能满足学生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等多层次实践教学训练的要求。学校具有生产性和新技术研发功能的设备严重不足,真正具备能传授理论知识、又能指导学生实训,还能参与企业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的教师更少,办学基本条件的制约,使得中职学校难以培养出技术技能型人才。

3.中职学校教师的实践技术水平不高中职学校普遍存在忽视学生人文修养和科技素质的提高,原有的高职课程体系过于强调“专业对口”,强调“做事”教育,忽视对学生“做人”教育,导致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普遍存在着技能单一、知识面窄、职业素养偏低的状况,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后劲。育人的方式主要表现为两种倾向,一种是校外的“以工代学”,最突出的表现为一年左右时间的“放羊式”顶岗实习,从事简单技能的顶岗工作。另一种是校内的“以学代工”,校园形态以教室为主,教学模式以课堂授课为主,没有体现能力为重的教育理念,丧失了高职院校的类型特征,这些都不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 

8.2改进措施和手段

中职学校技术型人才培养实现路径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路径主要包括明确以培养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提高学生素质;优化教学内容;调整培养模式;构建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建设适合于技术型人才培养的保障条件等。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明确中职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与目标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思想是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标准、人才培养目标,实施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具有的基本观点。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首先根植于国家关于人才培养的理论与方针上,并结合自身的办学特点和行业特点,以及人才的服务方向,这样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的正确性。

2.在学校教学与职业实践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在学校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课程建设,充分地考量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开设一定学时的培养学生文化、道德、个人修养的课程,要不断地加强对中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思想政治素养既是学生综合素质中的核心,也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难点。针对学生思想政治素养较低的现实状况,要通过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觉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利用职业技术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职业实践是中职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在职业实践中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质教育,要根据企业对技术人才的能力与素质要求,切实做到教育内容紧密联系企业、市场的要求,把能力与素质教育融入到职业实践中,以实践中的现实案例进行教学,既促进职业能力与素质教育的实施,又便于学生接受。在职业实践过程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意识往往表现为人对自己选择职业过程中的心理以及将来对所从事的职业的一种期望。学生的职业意识决定着学生的未来的择业的态度与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意识,有利于职业能力与素质的养成。

3.构建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当前我国中职教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以及显性知识与缄默知识的关系。技术技能型人才不仅是一方面的行家,更需要具有综合应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能力。要摆脱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也要改变以单纯技能为本位的质量观,应该构建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课程新体系。技术型人才的专业课程要根据行业岗位群需要的技术逻辑体系来科学设计,按“岗位—能力—课程”的关系设置课程,力求将技术理论与职业岗位能力需要紧密结合。专业课程包括行业入门导论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行业入门导论课程要突出对学生行业基本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要会;专业核心课程是为学生核心工作岗位开设的,体现高职学生岗位的不可替代性,核心专业课程要求做“精”、做“强”。 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要求每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都要安排一个综合性的实训项目,该项目最好是把企业的真实项目经过教学化改造而来,把该门专业课程的技能点和知识点串联起来,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实施教学,学生通过综合项目的训练,既巩固了技术知识,又提高了综合运用能力。  

4.整合区域教育资源,改善教学条件中职学校要切实做好中职人才培养工作,改善教学条件,就必须有效的整合中职学校所在的区域内的教育资源。要在多层次多领域与本区域内先进企业开展联合办学,以多种培养方式,共同培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企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

5.大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能力。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必然对学校的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能上理论课和指导学生实训的“双师素质”教师已经不适应了,需要学校教师还要有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能力,因此中职学校的师资队伍必然会从提高学历、调整结构等表层,转向更为深层的类型特色和层次特征建设问题上来,要求教师要从课堂走向生产、从学校走向社会,参与企业技术创新、生产技术革新、成果咨询和管理等一系列活动,加强教师实际工作能力的锻炼,努力提高教师技术应用能力,只有这样中职学校的教师才有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专业应用能力,才能够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才能真正起着校企合作的桥梁作用,以满足区域企业对技术型人才和技术开发的需求。

中职学校培养技术型人才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给中职教育提出新要求,也是自身提升办学层次的需要,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进一步创新职业教育理念,创建企业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加大与市场需求的全面衔接,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建立动态合理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出市场和企业真正需求的具有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